Monday, October 24, 2005

食物的隱喻

蕭羨一/綜合報導


俗諺「人如其食」(You are what you eat.),心理學家進一步研究發現,一個人
選擇的食物果然會洩露其心情。

《泰晤士報》報導,美國伊利諾州心理醫生鮑萼女士研究食物癮卅年,發現人的性情
與偏好的食物有關。通常易怒的人偏愛硬質的食物,例如,嚼勁十足的肉塊;沮喪的人傾
向以甜食及咖啡因來提振心情;善妒之人的餐盤總是堆滿食物,唯恐比別人挾的少;寂寞
之人往往大吃大喝,肚子吃到撐才罷休。

鮑萼這項對五百人進行的研究,是首次有人針對食物與人的心情來做研究,研究結果
將於月底發表。她說食物可以用來改變個人想要擺脫的心情。她發現,當人處於危機時,
例如離婚,會偏好蛋撻、冰淇淋等甜軟的食物,以尋求他們在孩提時代從這類食物得到的
慰藉。此外,壓力大的人會想吃鹹而酥脆的洋芋片等,這是因為腎上腺發出想吃鹹食的訊
號。至於在性方面感到挫折的人,則喜愛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,例如餅乾、脆餅和麵包,
這類食物會很快產生飽足感,進而提供當事人滿足感。

鮑萼歸結出「食物心情學」如下:
-憤怒:肉類
-悲傷:甜食、咖啡因
-渴求慰藉:蛋撻、冰淇淋
-寂寞:米麵類
-壓力大或企圖心旺盛:脆食、醬油、洋蔥
-性挫折:餅乾、麵包
-忌妒:餐盤堆滿各類食物

鮑萼上述發現與其他食物專家的研究不謀而合。《饑餓的歲月:一名食物癮者的告白
》作者雷斯,以本身暴食症的經歷闡述他藉暴飲暴食逃避情緒問題。雷斯說,人不快樂的
時候往往偏好甜食及碳水化合物,例如,甜甜圈、土司等,這類食物使人血糖迅速升高,
但很快就會消退,情緒也跟著滑落。

另一名鑽研食物對情緒影響力的專家哈利絲則提出不同看法說,雖然上述研究指不快
樂的人愛吃甜食,但他研發發現,巧克力卻是愛的象徵,並反映其身心平衡。哈利斯也說
,從一個人吃東西的方式可以看出其性情,大快朵頤的人往往開放外向、對生命充滿熱情
。不過,倫敦聖喬治醫學院的身心醫學教授拉塞說,上述針對情緒與食物的研究是「有趣
的假設」,但仍須作進一步的檢驗。


這是有趣的推文:
→ FFss:所以我去貴族世家就會先壓力大(沙拉有洋蔥),然後憤怒(肉) 推 10/24 17:44
→ FFss:同時寂寞(鐵板麵),也會悲傷(咖啡),最後會渴求慰藉(冰淇淋) 推 10/24 17:46
→ FFss:阿,整個過程中,都會帶著性挫折...我愛吃麵包~~ XD 推 10/24 17:47
→ cis:他將心情對應到食物 例如沮喪的人為了提振心情->吃甜食 推 10/24 17:55
→ cis:但是 反過來推不見得是對的 甜食->沮喪?! 閱讀時要謹慎 推 10/24 17:57

Sunday, October 23, 2005

這是真的夢

昨晚又做了個可怕的夢,我在最可怕的情節發生後被電話吵醒,既然被電話吵醒就順便尿個尿的同時,十分慶幸剛剛糾纏我的那些只是夢境不是現實,又想了一下,竟然那樣驚險刺激的情節只是幾秒鐘的事,而電話鈴聲響起也不過是瞬間(機率多麼低若它剛好得撞入我的夢境),那些信以為真的其實是假,我常在大汗淋漓中醒來如此慶幸。

我想知道什麼時候我會停止我的懺悔,當然我懷疑那是否真為懺悔,只是它這樣沒有周期性沒有預兆地在我最無防備時入侵,還要盤旋於我腦中這麼長一段時間,環繞在我周身仿若電影畫面。

我不敢再想是不是會有解脫的一天,在我遇見了世界上最好的事之後還是如此為了逝去驚恐哭泣,那麼這些逝去大概真是很嚴重的事,不是幸福或美好便能取代。

Friday, October 21, 2005

首先

雖然已不能說是首先了。

這個blog的存在是由於,我逐漸對個人版感到不安,在那邊,我總是盼望有人回應,但在這裡,或許是比isolated更isolated之處。(當然希望這邊不會再次被荒廢,雖則我逐漸荒廢了那裡,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版面,有時候我以為給了自己許多說悄悄話的地方,卻沒發現開始吞下自己的逐字逐句)

另外,這裡面的東西不會都是真實事件,我還是想寫東西,會以這裡為起點,著手寫些,以避免發布在佈告欄上的尷尬。

而這裡會是開放的空間,我也考慮把那邊打開,或者,讓我好好想想是不是應該保留一個可以任意說屁股話的地方

夢境

昨夜夢境再次降臨。

我對SF的最後一個印象是在某堂課後,他把頭髮梳到腦後,綁成一束馬尾,戴著黑框眼鏡,倚在欄杆上,手上拿根煙,若有所思。一開始我就發現他了,他的臉色仍然像是抹了一層灰般,蒼白、沒有生氣。很快我決定自己眼底得不動聲色,很快我決定自己要貓步通過走廊。但SF的確看到我了,在我通過他身旁的同時,他抬起了眼,目光正對著我,並抬起手,向我打了招呼,我十分驚慌,心中跑過無數紊亂的思緒及畫面的同時,匆忙抬手回了招呼,便落荒而逃。在那之後,每一次我與SF的不期而遇,都重新教我認識何為落荒而逃。我不得不落荒而逃,由那封令人難堪的信起始,每次,在那之後,每次我總想這種道別的方式,應該清楚說明我們往後的關係,我應連一聲招呼都得不到,每次我總這麼想,每次我總準備貓步,每次總出人意表,每次我總落荒而逃。

昨夜我夢到SF。我還記得一些零碎的夢境,例如在黑暗中,他熠熠發光的雙眼冷冷地看我,我很想知道他在控訴什麼,他在控訴哪個部分的我?昨夜我夢見SF,睡得極不安穩,另一部分沒有入眠/入夢的我啟動生理機制,將身體繃得緊緊,克制自己不要出現太大的動作。SF在我出國前來找我,是的時間回到了我出國前,約略是因為他意識到我即將離開,想起我們過往種種,覺得不忍/不捨,有一點要重修舊好的感覺。他到底也沒說什麼,我也沒說什麼,他一到我面前我就曉得他的意思了,我太高興,而小心翼翼地壓制著情緒,深怕太明顯的情緒、太大的動作,會驚醒他,提醒他這是多麼不智的舉動,而再次轉身離去。我們輕輕地牽著手,我還記得他的手,不如我的粗礪,有著柔軟、似無骨的觸感,我不敢緊握,如從前,怕自己的角色太具保護性。我們說話,我還記得他的聲音、他的表情,他說話的速度緩慢,低沉而溫暖地吐出每一個句子,配合他的表情,溫柔地包容著什麼,但不過多。我們走路,我們邊配合著彼此的慢速度,再調慢自己的速度,便愈來愈慢,愈來愈慢,彷彿時間靜止,我們的散步永遠不完。

夢境此時漸次淡出,我們沒有道別。

今天醒來後我一直努力追回昨夜的夢,試圖想起夢的內容,想知道是什麼夢讓我如此緊繃不安,想起之後又開始回憶每一個細節,從第一秒鐘到我昏迷前的最後一秒。那封十分嚴厲的信,此刻又進入我的腦海。「過去的已經○○XX,該##的事就讓它**。」,我還是沒搞懂什麼叫做「過去的已經○○XX」,自然也不曉得什麼是「該##的事就讓它**」。我無法制止自己,不斷從手邊正進行的事上分心,短暫地陷入和他有關的記憶,對自己的責備,以及,無以名狀的某種情緒……我已不知該如何稱呼它了……。時不時我想我從來沒離開那些記憶,只是召喚與否的問題,每隔一段不算短的時間,我的身體便自動喚醒那部份,在夜裡入侵我的睡眠。這些夢以不同的方式提醒我顯意識潛意識中我從不間斷的懺悔,如一片漆暗中那雙晶亮而冷酷的眼,長久地凝視我,即使那只是我幻想出的場景,即使事隔多年,我都能馬上從凌亂繁雜的記憶匣中抽取出這個畫面,那不寒而慄的感覺歷歷如新,像是一條未知的道路向前鋪展,我摸黑前進,不時為路上的坑洞絆倒、磕碰雙腿,留下滿滿的新痕舊傷。每一次仆倒在地時,我總深知自己又落入相同的陷阱,那是我為自己設下的陰謀,只是我從來無法預知何時、何地、什麼樣的情況下我又會被引誘,而再次陷落。一次我看到新聞上播報某偏遠地區至今尚無法完全拆除的地雷,我一直記得那個村落的寧靜恐怖,我常可想像自己一直在那樣佈滿地雷的一方土地上緩步摸索著前進,時常誤踩引信,將自己炸得皮開肉綻,事後我撿回尚在的軀骨肉末,朝身上拍個幾下硬黏回去,繼續前行。有時候我看著這塊廣袤荒蕪的土地,會覺得寸步難行,便想起他信裡說的:「該##的事就讓它**」。

那封信上說著類似這樣的話:要我睜大眼睛看看四周、好好地看看這個世界、要我走出來、不要只是活在自己的想像中、要我,自求多福……。我想起我說了這許多話,通篇充滿我、我、我,和他曾經熟悉的我並無太大差別,或許我應該改變,只是我的視力不佳,在暗路上走著總會碰撞,在地雷區裡總會搆著引信;有時我累極,想坐下來休息休息,卻又不知何枝可棲。我已經太老、太疲倦,硬生生擠不出眼淚,否則你看,這樣的場景多麼適合一股熱淚。

最近好不好


有人問我最近好不好,那個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寫這樣一封信,潦草數個字,問我,最近好不好?

我不曉得如何回覆這樣一封信。一封,探詢生活好壞的問候信。

多次我說這些生活乏善可陳,但若我的確生活於其中,為什麼我不願對自己的生活下一些正面的評論?為什麼我不願對這些的確讓我得到微小樂趣的生活下一些正面評論?

後來我不喜覆述自己的生活,哪時候我說起了自己的生活必是在群魔亂舞無法無天的狀況下,受著控制,無法迴避持續地喃喃自語,於是,我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你,我好不好?

大抵上好吧!我想沒人可像我這樣,半自願地被送來國外,還可以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不唸書,不做什麼事,可以說不唸研究所,可以去學任何我想要學的語言,可以 理直氣壯地,閒晃。只要開心就當乖女兒,不開心時悶著也不真的受打擾,你說這樣好不好?除了抽煙不能如意,現在我可以學馬修‧史卡德,「今天是我戒煙的第 一天」,當然我現在還是偷偷地持續著,一天兩根、三根、或四根五根煙,在廁所裡開著吵鬧的抽風機抽著煙,等待有一天我真正可以說:「今天是我戒煙的第一 天」。

我愈來愈習慣這邊的生活了,我想一切會愈來愈好,我也開始想做些事了,例如當個cashier,如果還在台灣,大概沒辦法大學畢業後跟我爸說我當個收銀員就好了,但在這邊,當我說我想賺錢時,他們都高興得不得了。